4月8日,“来岁昭昭——紫砂新青年2025邀请展”在秦淮非遗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主办,在新时代的文化图景中,打造非遗传承的“青年样本”。

作为第一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紫砂陶制作技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传承,更是全民的生活艺术、审美哲学和匠人精神的延续。如今,紫砂正被一群年轻人重新定义——他们,是“紫砂新青年”。此次展览以一个年度展“来岁昭昭——紫砂新青年2025邀请展”、一个主题特展“以后:王强师生作品展”的形式,从名家经典、到青年力作,展示了青年紫砂艺术家们守文化根脉、开时代新局的责任与担当。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鹏;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江苏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朱斌;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顾敏;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东亮;共青团江苏省委二级巡视员施静芝;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姜龙;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马达;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于广云;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学会会长沈建生;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王生等领导及省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省工信厅、南京艺术学院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书法院艺术家、南京市秦淮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参展艺术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江苏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朱斌表示,此次展览酝酿了半年之久,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在一系列的调研中发现了“紫砂新青年”这样的典型案例,对于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来说,有两点值得借鉴:第一,梳理青年一代对非遗紫砂的传承方式,尤其是家传、师承传承脉络;第二,探索市场,展览与拍卖联动,形成闭环。朱斌会长强调,协会应为“紫砂新青年”品牌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打造青年紫砂艺术健康、有序的发展生态。他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文化出海“走出去”分享非遗创作成果,非遗文化“走进去”赋能经济发展,让非遗传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紫砂新青年”出品人、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张凯感谢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提供了此次展览的机会,以非遗为舟、创新为楫,展开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青年使命的对话。他说:“以此次展览为实验样板,作为非遗传承从‘保护’迈向‘激活’的关键节点,助力江苏打造‘非遗创新高地’,是这场展览的深意与愿景。也希望每一位青年传承人,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以开放之姿拥抱未来,为非遗紫砂带来新的可能。”

青年艺术家代表、“十八室”主理人王强,从历史溯源、当代融合、文化传承和世界使命三个角度展开发言,指出紫砂艺术需在敬畏传统中寻求创新突破。当谈及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使命,他说:“要让紫砂成为世界语言。我们正通过‘国潮出海’计划,携紫砂走进日、新、法、英、美等国,让世界看见中国匠人用传统对话未来的创造力。”

开幕式现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紫砂新青年”携手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林书传、“紫砂新青年”出品人张凯签署合作协议,将搭建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的桥梁,以“紫砂展览、公教推广、国际传播”三位一体的合作路径,共同推动紫砂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与活态传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院长章文浩,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州市钟楼区政协主席冯素俊见证签约。

紫砂艺术薪火相承,师徒传承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纽带,师傅传授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工匠精神与文化理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吕俊杰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分别向他们的弟子蒋程思、杨涛授予信物,寄予厚望。

共青团江苏省委二级巡视员施静芝为“紫砂新青年”品牌授予“江苏省非遗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锦旗,激励青年群体在非遗保护中发挥先锋作用,让志愿精神与青春能量同频共振。紫砂新青年代表何流、袁鹏接旗。
为了鼓励青年艺术家传承创新,开幕式上,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顾敏,南京市秦淮区政协主席何素玉,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于广云,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学会会长沈建生,江苏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孙蓓,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宋莉莉,共青团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唐大军,江苏省工信厅一级调研员俞兵华,分别为他们颁发入展证书。
蒋程思、马冀、许文、杨涛四位紫砂新青年向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捐赠作品,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树发,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范伟群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这些作品将成为播撒文化火种的媒介,成为研究交流、展览展示非遗紫砂的珍贵样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石伟
相关文章:
宁波市调解协会成立04-19
嘉兴秀洲:打造共富带 描绘新图景04-17
遵义“通草堆画”亮相省民族博物馆04-16
噩耗传来!3人遗体已找到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