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上风电市场蓬勃发展。伊莱特如何抓住机遇,在风电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上保持不断创新?4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坚定发展信心 勇担时代重任”民营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上,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玉和认为,伊莱特在风电领域的突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技术深耕、协同创新、绿色担当。

打造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
高玉和说,作为全球风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伊莱特致力于产业链的优化和完善。目前中国15-30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作为风电法兰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省市有关职能部门一直非常支持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所以企业一直坚持提前投资、提前布局,确保企业的技术储备和设备能力领先行业3-5年,满足风电行业最前沿的研究。
比如,今年1月刚刚完成吊装,开始测试的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车20MW启航号”,这台风机的14件塔筒连接法兰就是由伊莱特提供的,最大直径超过了12米,是行业之最。这个产品在大风车上的作用就相当于竹子的竹节,只有竹节坚硬,才能保证一两百米高的大风车不被大风吹倒。像这样的下一代海上风机,企业会在主机研发阶段,就主动介入、深度合作,共同完成设备支承所需要的部件规格,技术要求。所以说,只有瞄准行业前沿,持续不断地进行研发投入,敢于进行逆周期投资,才能在市场中不断赢得商机,创造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20MW大风机的测试基地也是建在山东,法兰和塔筒也都是在山东制造,这充分彰显了山东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聚集效应。各级政府也特别关注企业风电产业链的营商环境提升,多次召开专项会议,听取产业链企业的诉求和建议,结合山东海洋大省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不断推动山东风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将建设2.2万吨全球最大自由锻压机
2022年,伊莱特曾经制造出了一个直径15.67米的大铁环,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高玉和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勉励我们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触动。伊莱特是一个锻造企业,锻造又是各类高端装备核心部件的基础成型工艺,面对像核电、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这些高端市场,要想向上突破,就要向下发力,俯下身去研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这些基础科学。 所以,企业继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李依依院士签署研发协议后,2024年又与中国科学院李殿中院士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了强有力的双院士科研助推引擎。不仅如此,今年又投资11亿元,建设超大装备核心部件事业部,将建设2.2万吨全球最大自由锻压机和轧制直径22米全球最大轧环机。其中2.2万吨压机预计今年三季度就能试产。这些大装备对于提高我国核电、深海工程等高端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在主业上有突破,就必须敢于去行业最前沿的地方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道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出更大的贡献。”高玉和说。(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范俐鑫)
相关文章:
2024年底物业管理规模破314亿平方米,AI赋能物业服务全新变革04-20
河北5个品牌登上2024胡润品牌榜04-20
青海:加速推进复工复产 经济复苏势头强劲04-20
山东3所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