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智愿者”提供智能导览、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2.0”顺利完成主持工作、智能脑机系统帮助失语患者重诉“心声”、AI同传系统实现母语演讲原声同传……当下,人工智能广受关注。
医疗、家居、出行……科技持续进步,AI正为人们带来更多可能。从展会上的“围观对象”到生活里的日常应用,前沿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多久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失语症患者能重表“心声”

失语症患者能重新表达自己的“心声”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如今有了肯定的答案。
“将‘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的柔性薄膜电极贴在患者的硬脑膜上,通过多通道电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失语患者的心声即可被‘解码’。”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赵秉告诉记者。
除了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在家庭服务中,人工智能也正逐步进化为“生活搭子”。
捏鸡蛋、摊煎饼、穿针引线、摆盘上菜……在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各种人形机器人的一系列操作引得观众连连惊叹,其背后是多模态具身感知、类脑算法等前沿科技。
“在家庭服务领域,具身智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表示。

无需动手,只需要下达语音指令,手机便能自动访问不同APP实现淘宝下单、线上点餐等操作。今年3月,最新面市的智能体产品“AutoGLM沉思”,不仅能够一键搞定用户生活需求,还能主动行动,实现“边想边干”的目标,甚至可以自动运营新媒体账号,实现“接活赚钱”。
智慧化生活渐成现实
下班回家打开家门,全屋灯光自动亮起,浴室的淋浴头已调节好了水温,冰箱根据现有食材和个人口味生成了你的“专属菜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让这些场景变为现实。
DeepSeek大模型的爆火,为智慧化家居带来了更多可能:接入DeepSeek的智能空调——美的鲜净感空气机T6号,可一键自动感知天气、温度、空气质量等多维环境参数,用户只需用自然的语言表达需求,就能实现智能空气管理;一款接入DeepSeek的海尔冰箱,融合了海尔AI保险大模型,能实时调取冰箱内食材清单,根据现有情况为用户定制食谱……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床垫能够实时监测你的呼吸、心率,动态调节床垫软硬度和支撑力提升睡眠质量。检测到焦虑情绪,床垫还会进行主动安抚“哄你入睡”。喜临门的高端品牌aise宝褓将AI技术融入睡眠场景,实现真正的“AI陪伴”。

“现在有点热”“好的,自动为您打开空调”……前不久,广汽集团将自主研发的ADiGO SENSE端云一体大模型与DeepSeek-R1实现深度融合,可根据现在的状况和过去的经验进行推理,不仅能了解用户的语言,还能“了解潜在的意图”,并可以规划行程或推荐电影。
何时能进“寻常百姓家”?
“家庭场景是机器人技术的终极考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怡彭认为,具身智能从科技到落地,遵循着“工业场景—商业场景—家庭场景”的应用路径,“家庭场景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强,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表示,家用机器人“进家”或从最简单的单一场景任务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叠衣服、整理床铺等针对软体的高精度操作。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CEO程昊表示,量产能力是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让人形机器人可以像计算机一样便宜、可靠、使用。”截至今年3月初,加速进化已交付100台人形机器人产品。“今年最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交付出去,客户能用并且创造价值。”
对于未来,乐聚公司创始人冷晓琨同样信心十足,他表示,国家明确支持,产业链保持开放态度,人形机器人一定会爆发,一定会产业化。

“夸父”在一汽红旗厂“打工”视频截图
“今年(2025年)乐聚预计交付1000—2000台。如果今年能到2000台左右,明年万台左右的难度就不会很大了”。冷晓琨表示,人形机器人还需要小十年的努力,才能彻底进入家庭场景,“在家庭使用不光靠技术,安全问题、伦理问题、市场准入这些坎儿都得过。”
而未来几年,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腾飞的时间。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预测,从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呈现出高达71%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中国电子学会则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由此还可推测出,目前的这两年,可能也是人形机器人赛道重要玩家茁壮成长的时间。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网、工人日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乐聚机器人公众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联想官方零售发力AI普惠!来酷科技推出DeepSeek本地部署服务04-20
宇树声明:没有参与任何比赛04-19
全球媒体聚焦|雪上加霜!关税让美国老人和家庭护理人员更慌了04-19
首创省内医疗检验样本无人机配送专线 济南实现“低空+”30类场景全覆盖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