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镜头里的“大课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1:09:00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福台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都会看见一台特殊的设备——手机支架,这是教师们自录常态课的“好助手”。

第一次自录课堂时,数学教研组组长朱琴有点紧张:“总觉得镜头像个冷冰冰的监视器,直到那天课后回放录像,才发现原来我讲得这么快!”

朱琴听着录像里自己急促的语速,发现当她讲到“鸡兔同笼”的关键步骤时,有学生偷偷把课本立起来挡脸。更让她心惊的是,自己习惯性用“听懂了吗”代替追问,而录像里捕捉到了好几个孩子迷茫的眼神……

第二天,朱琴试着把例题拆解成3幕情景剧——用彩色磁贴摆出鸡兔的脚,让学生上台挪动磁贴演示“抬腿法”。当镜头再次对准课堂,她故意写错一个步骤后问:“谁来当小侦探?”录像里,上次“挡脸”的学生第一个举起手,眼睛亮晶晶的。

课后,朱琴再次回放课堂,发现自己讲解时会不时观察后排学生的笔尖是否在动,提问后会停顿3秒钟等待那些慢半拍的孩子。“听着录像里全班沙沙的落笔声,我忽然明白,镜头不是监视器,而是一面能照见课堂肌理的魔镜——那些曾被忽视的卡顿、留白与等待,正是思维生长的缝隙。”朱琴说。

“当教师直面镜头里的真实自我,教育有了向内生长的力量。”福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建军说,学校引导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课堂,在反复回看与实践中解决教学盲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如今在福台小学办公室里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数学教师对着录像研究板书的色彩搭配,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反复揣摩范读时的眼神交流,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也都开始用镜头捕捉学生的细节……手机支架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成了每名教师专业成长的“亲密伙伴”。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小镜头里的“大课堂”04-21

北理工再通报:开除党籍,撤销职称,解聘!04-20

今年国科大招生范围扩大,首次在河北等7省份招本科生04-15

岷县组团参加2025年中国(河南·郑州)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04-15

微缩场景、AI闯关、红色故事……都匀科学教师赛场上演“硬核对决”04-12

教育部公布一批查处中小学 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04-12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河北探索(二)丨现场工程师的孵化器04-10

十七个春秋,“街拍侠”织就小城光阴故事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