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术 >

手术

孕妇拔“坟头草”煮水喝,母子命悬一线!医生提醒

春天来了,怀孕34周的小丽(化名)总是感觉到皮肤发痒,脸上不时发出红疹,但身怀宝宝的她不知该如何用药。她曾经听亲戚说发红疹是一种热毒,用“坟头草”这个偏方可以祛毒。小丽上网研究了一下,亲戚所说的草叫“独脚金”,民间也称为“坟头草”,确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由于这种药草比较少见,市面上很难买到。于是

2025-04-08 20:44:00

省内外100余名专家参与,青大附院举办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研讨会

半岛网3月30日讯(记者 孙贴静)3月30日,青大附院成功举办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0余个省份、50余家医疗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和学员参加会议。青大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栗世方、核医学科主任王振光、神经内科病区主任迟松分别就阿尔茨海默病(AD)的

2025-03-31 18:49:00

出生仅1天!新生儿颅内大出血,青大附院多科室联手挽救小生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近日,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新生儿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放射科等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出生仅1天的颅内大量出血新生儿。一名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因反应欠佳、哭声异常在日照当地医院诊断为颅内出血,CT显示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患儿于凌晨紧急转入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新

2025-04-09 19:56:00

专家: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医生的工作结束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为主题,分设有12场主论坛与9场分论坛。来自全国的麻醉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麻醉学科发展方向和未来

2025-04-02 21:07:00

七旬老人从“不能手术”到“肿瘤消失”,上海医生食管癌优化治疗重要突破

中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食管癌的分型中,食管鳞癌占比超过80%。由于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局部晚期,传统治疗手段面临“疗效不足”和“副作用过大”的双重挑战。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志刚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医学中心进行研究探索,在食管鳞癌的术前治疗和精准评估领域

2025-04-11 15:14:00

苏大附四院心内科采用新技术,更方便治疗房颤

高龄老伯患房颤多年,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卒中、心衰等风险也很高。近日,苏大附四院心内科专家团队采用先进的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为其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耗时更短、恢复更快,且不增加手术费用。王老伯今年72岁。多年来,他深受心房颤动困扰。每次发作,都伴随着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提醒

2025-04-03 17:44:00

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吴立生:患者放在心上,千方百计“珍膝”

鲁网4月14日讯他在全省较早提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阶梯性治疗(即“保膝”)理念;他在全省率先开展标准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他在全市率先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他率先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在他努力下,医院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进入全国保膝专科联盟第一批单位(

2025-04-14 15:33:00

718.8斤!男子刷新中国第一胖纪录,科学减重甩掉300斤

一、33岁蒙古族小伙体重超700斤跨700公里转运北京2024年11月12日,下午4点多,一辆蒙K牌照的小货车开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车刚停稳,守候多时的医护立刻上前。车上的患者名叫宇宙,是一名重度肥胖的患者,早在半年前,体重就已经高达680斤,前两日开始无法走路。为了挽救儿子,妈妈雇车从七百多公里外的

2025-04-03 18:20:00

骨科机器人“执刀”精准到毫米,元化智能展现“中国智造”创新实力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盛大开幕。元化智能科技携自主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专区亮相。其以卓越的硬核科技实力,向全球展示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成为广交会上的科技之星。打破技术枷锁,国产科技挑战国际垄断

2025-04-16 14:32:00

烟台龙矿医院成功完成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7日讯 近日,烟台龙矿医院成功完成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标志着该院骨科手术正式跨入精准化、智能化、微创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区域骨科诊疗技术实现里程碑式突破。67岁的张女士,二十多年前开始双膝关节疼痛,尝试各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近期,她感觉右膝疼痛加剧,行走艰难,无法下

2025-04-07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