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玉环
4月25日,2025年西湖第一窝鸳鸯“水水”一家已经出巢,一出生就拥有了可可爱爱的“团宠”光环:车子主动刹车,人们护送着它们过马路(此前报道戳这里:一出生就遇到爱!今早西湖边这一幕紧急停车太暖了)。
离西湖不远处的东河,人们发现树上挂着的小木屋其实也和鸳鸯有关。
这些小木屋是杭州民间环保组织原乡生态,联合山兔自然环境研究中心、鸳鸯护卫队、星巴克志愿者等,为城市里的鸳鸯做的温暖巢箱,为它们繁衍提供庇护。
大家想借这些小木屋呼唤东河边鸳鸯的回归。

东河边的小木屋 记者 黄玉环 摄
东河水域有鸳鸯出没
但是缺少筑巢的地方
鸳鸯,原本是西湖边的四大冬候鸟之一,但由于这里的水域环境较好,一些鸳鸯选择留在此地生活,成为办了“杭州户口”的本地鸟。
2017年,西湖鸳鸯护卫队成立,经过志愿者们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宣传和保护,越来越多的杭州人把西湖鸳鸯视为珍宝,加上充足的食物、强悍的繁衍能力,它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不少鸳鸯走出了西湖,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来到了周边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2023年春天,就有几只鸳鸯来到了东河水域,不过遭遇了不幸。
“最早是西湖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们在解放桥附近,拍到了一只鸳鸯‘妈妈’带着三个‘小宝宝’在河岸边栖息,非常温馨。但等志愿者第二天再去时,却发现鸳鸯‘妈妈’不见了,后来跟附近河道清洁工打听才知道,它被路过的三名男子用弹弓打死了。” 原乡生态研究院蒋天沐告诉记者。
当时,不少媒体报道了此事。原乡生态的小伙伴一直想做点什么。大家经过调查后发现,东河边虽然绿树成荫,但有的树木因树龄不够而缺乏树洞,有的树木因园林养护而封堵了树洞,这是防止台风季节树枝掉落伤人的必要措施。

适合鸳鸯筑巢的树洞比较缺乏 记者 黄玉环 摄
“这些树洞是鸳鸯筑巢的最佳地点,它们数量少掉以后,就不满足鸳鸯的生存需求了。”蒋天沐说,他们想到了人工补充鸳鸯巢箱的方式。
精心制作小木屋
让小鸳鸯有个温暖的家
给鸳鸯做一个巢箱看似简单,其实有不少讲究。
“为了让鸳鸯小夫妻能安心生宝宝,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查询了许多资料,完成了巢箱的设计。”蒋天沐告诉记者,巢箱出入口要打磨得圆润光滑,内部要贴上方便小鸳鸯出巢的树皮,为了让巢箱更加隐蔽,每个巢箱还都包裹上一层仿树皮材料……
由于巢箱的细节比较考究,志愿者们找到了黄湖镇青山村的青年木作艺术家阿欣完成这一使命。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阿欣十分开心, “后续有鸳鸯入住了,一定要跟我说哦!”
上个月,到了鸳鸯们开始求偶配对,寻找合适“产房”的时间。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小营街道等单位的支持下,这场为鸳鸯筑巢的行动正式开始。
“巢箱的选址以临近水边、3-4米高的地方为宜,既要有一定的隐蔽性,又要方便鸳鸯进出。”志愿者们架起了梯子,在鸳鸯出没过的解放桥附近,隔一小段路放一个,一共放置了8个小木屋。

爱心人士精心制作的小木屋 记者 黄玉环 摄
周边市民纷纷点赞
期待鸳鸯重回东河
为了保护树木,小木屋是用绳钉固定在树木上的,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外面贴上了仿树皮材料,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不过,目前这些小木屋还没有鸳鸯活动的痕迹。
解放桥附近一处河边平台上,还放置了几块鸳鸯科普展牌,向公众科普鸳鸯的外形、习性、食谱、成长故事和保护理念,避免人为伤害鸳鸯的情况发生。

鸳鸯科普展牌 记者 黄玉环 摄
“鸳鸯护卫队的志愿者会定期寻访,观察巢箱使用情况。根据我们的观察,城市河道的鸳鸯繁殖,一般要比西湖周边晚个把月,可能过段时间就有鸳鸯入住了。”蒋天木说,等过了小鸳鸯出巢时间,他们会在台风季到来前回收这些人工巢箱,进行清理和维护,以待来年。
对于这个爱心举动,周边的市民竖起了大拇指。住在附近的李大爷说:“东河边很难见到鸳鸯的,前几年好不容易来了几只,听说被弹弓打走了。如果有了这些小木屋以后,它们能重新回来,那就太好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两年前曾有鸳鸯出没,可惜遭遇不幸,杭州东河小木屋想喊它们回家04-25
牡丹园中看村晚!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精彩启幕04-21
4月14日,杭州新房3盘正在报名04-14
揪心!7岁男孩从27楼坠亡!当地通报04-13
浙江独家限定站 rosie pop-up 快闪空间登陆杭州中心04-12
文化中国行丨西湖龙井核心产区迎来采摘高峰期 来品尝春天的一口“鲜”04-11